零碳工厂分级标准
时间:2025-09-10 15:49:13 浏览量:10次

零碳工厂的分级标准主要依据中国节能协会发布的《零碳工厂评价规范》(T/CECA-G 0171-2022),该标准将零碳工厂按温室气体核算边界和减排深度分为 Ⅰ型、Ⅱ型两类,并细分为 三星至六星四个等级。以下是核心分级标准及要求:

一、分类标准

1. Ⅰ型零碳工厂

核算边界:覆盖范围1(直接排放)和范围2(外购能源间接排放)

适用场景:聚焦工厂自身生产过程的碳排放,适合初期转型企业。

2. Ⅱ型零碳工厂

核算边界:覆盖范围1、范围2及范围3(供应链运输、产品使用等全价值链排放)。

适用场景:要求更严苛,适合追求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领先企业。


二、等级划分与核心要求

等级

评估分值

Ⅰ型要求

Ⅱ型要求

三星

70~80分

自主减排后剩余排放量抵消比例≥50%

同Ⅰ型

四星

80~90分

自主减排后剩余排放量抵消比例≥80%

同Ⅰ型

五星

90~100分

100%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+ 剩余排放100%抵消

100%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+ 剩余排放100%抵消

六星

100分

100%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+ 剩余排放100%清除(如碳捕集、生态修复)


100%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+ 剩余排放100%清除(覆盖全价值链)


清除(Removal):通过技术或生态手段永久消除碳排放(如CCUS、森林碳汇)。

抵消(Offset):购买碳信用(如CCER)中和剩余排放,但六星等级禁止依赖抵消。

三、评价维度与权重

评价体系包含 6项一级指标,满分100分,需满足所有必选要求:

基础设施(15分):节能照明、低碳建筑、智能计量系统。

能源与碳管理系统(20分):数字化监测平台(如AIoT系统)。

能源与资源使用(25分):单位能耗≤行业标杆值,再生资源利用率≥80%。

产品碳足迹(15分):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(ISO 14067)。

温室气体减排实施(15分):节能技术应用(如余热回收、氢能替代)。

碳抵消/清除(10分):合规碳信用采购或自主清除项目。


四、认证流程与时间周期

准备阶段(3-6个月):


制定实施计划,建立温室气体管理制度,部署能源计量系统,培训员工。

    实施阶段(6-12个月):


    确定排放基准线,实施减排措施(如光伏+储能、CCUS),核算年度排放量,采购碳信用或实施清除项目。

    评价阶段(3个月):


    地方初审(45天)→专家评审(30天)→现场核查(15天)→公示授牌(20天)。


    持续改进


    年度核查,动态优化减排策略


    五、对企业的影响与挑战

1. 机遇

政策红利:地方补贴(如宁波奖励200万元)、绿色金融(贷款利率低1-2%)。

市场溢价:零碳产品出口免欧盟碳关税(CBAM),溢价率10%-20%(如宁德时代电池)。

  • 2. 挑战

  • 技术壁垒:六星要求100%清除,依赖CCUS(成本约300元/吨)或生态修复。

成本压力:Ⅱ型工厂需覆盖供应链排放,中小型企业改造成本占比达总资产5%-10%

数据合规:范围3排放核算需供应链协同,数据缺失易导致认证失败(如比亚迪因蒸汽回收数据中断被驳回)

总结零碳工厂分级标准以 “深度减排为核心,清除为终极目标” ,推动企业从能源结构、技术路径到供应链的全面重构。六星认证是工业脱碳的“皇冠”,但也面临技术成本高、数据协同难等挑战。企业需结合自身能力选择类型与等级,避免陷入“漂绿”误区。

儒商服务热线:

0551-63416332

公司地址:

合肥市滨湖新区金融港A5栋916-919

Copyright © 2013-2020 版权所有 @2017合肥儒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{皖ICP备05015337号-8}

地址:合肥市滨湖新区金融港A5栋916-919 固话:0551-63416332 手机:13956958231(微信同号)QQ:849854026

电话咨询: 0551-634163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