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个风险点盘点:
审核计划、审核内容与企业提供资料不一致。 审核专业条款,但自己没有专业代码。 证书载明地址与获证组织实际经营地址不符。 认证覆盖人数与实际人数不符。 未发现企业管理制度落实不严,相关制度不健全。 未发现档案材料管理不规范、不齐全。 认证地址发生改变未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。 遗漏认证范围内的重要地址、重要场所、重要环境因素或重要生产过程。 审核员迟到早退、严重缩短审核时间。 在企业停产或非正常生产期间进行审核。 未对获证组织实施有效的跟踪监督。 认证范围超出获证组织营业执照的营业范围。
认证范围超出获证组织获得的行政许可范围。
认证范围与获证组织的实际生产、服务范围不符。
审核组不具备与认证审核要求相符的专业能力。
专业小类与获证组织实际生产、服务活动不符。
实习审核员独立实施审核。
非专业审核员独立审核专业条款。
认证审核把关不严,降低认证要求。
审核引用的标准、文件错误或未及时更新。
认证档案描述的获证组织情况与实际不符。
对获证组织人员能力的审核不到位。
对获证组织的生产或管理过程审核不够充分详细。
对获证组织的内部控制文件审核不到位。
不按照认证的管理体系要求实施生产。
缺乏必要的生产设备或检验设备。
计量器具、关键设备超期未检定/校准/校验。
体系关键活动运行记录缺失。
原材料检验、过程检验、产品出厂检验不符合标准或规范要求。
未按规定进行定期监测。
遗漏多场所或关键场所审核。 现场审核未结束提前召开末次会议。 技术专家为获证组织员工,并且技术专家不知道自己被派进行认证审核。 认证合同签订时间晚于审核任务下达时间。 未在认证决定后30日内向获证组织提供审核报告。 企业质量手册识别有外包过程,但认证机构在初次认证的审核记录及审核报告均描述为无外包过程。 内审和管评不完善,内审和管评签到记录缺失、内审漏条款、内审记录雷同、内审员审核自己岗位的工作等。 测量设备和特种设备存在缺漏检定或校准的情况。 摆拍伪造现场审核照片、伪造审核会议签到表签名。 审核员挂证、冒用他人名义从事相关工作等的违规行为。 未验证获证方不符合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。 认证机构未实际进入项目现场进行审核, 出具虚假认证结论等。 仅开一阶段首次会议,一阶段末次会议和二阶段首末次会议未召开。 审核组未按照审核计划开展现场审核,实际审核时间远不能满足认证规则规定的人天要求。 伪造了首末次会议签到表、审核报告等认证记录。 开展第一阶段审核,并未到达公司实际生产经营地址进行现场审核。 只审核到原材料检验记录,未对外部送检的报告进行核查。 未对企业执行国家标准的合规性进行审核。 未见年度相应的应急演练记录,审核小组未对上述内容进行仔细审核。 企业两个年度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实际未开展,未开具不符合进行纠正。